close

「牡丹社事件」中,四重溪流域的排灣族部落都受到戰火波及,部落均被焚毀。位於女乃溪上游的「女乃社 (Tjaliunay)」,在日軍抵達部落時,只看到一位老人與她行動不便的孫女,最後日軍把這位少女帶回日本作為勝戰宣傳。(請見牡丹社事件隨軍記者岸田吟香的台灣原住民紀錄)

劉還月老師在牡丹部落找到了女乃社族人的後代,決定一探還沒有學者研究的女乃舊社。二天一夜的行程由牡丹部落民俗植物專家鐘民貴老師當嚮導,找了二位部落勇士協作同行,最後連村長也一起共襄盛舉。

在進入往舊部落之路前,先以檳榔告祭祖靈。我們都是亟欲見證您的輝煌歷史學習您生活智慧的白浪,這次是想來看舊部落,若驚擾了您,要請您原諒

DSC_2063

鍾老師找到由溪谷上溯到舊部落的路,讓我們可以一路歡樂欣賞美景直到營地。女乃溪是牡丹水庫的上游沿途是原始純樸的清澈溪谷,重裝從下游的細石灘一直走到上游大概是三個小時

DSCN3008

DSCN3089  
要感謝載我們的重裝行李渡過溪谷的辛苦小鐵牛車~ 這台農用車讓我們少走了一大段重裝路

DSC_2061   

今天對我而言是一路欣賞溪谷美景的輕鬆行程,但是1874年6月1日軍在豐水期的溪谷中涉水行軍時,卻是半身浸水,即使能夠走在地面還會被刺莧刺到,苦不堪言。而由飲水所傳染的疾病也讓日軍死傷慘重,許多人甚至是戰爭結束後回到日本才發病。對此只能搖頭於軍國主義的處心積慮,讓隱居深山的女乃社也不得安寧

女乃舊部落遺址分散在女乃溪最上游二側的樹林中。由於女乃溪沿途的大型板岩較少,因此舊部落家屋少見像其他排灣族部落的大型石板屋,建材主要以木頭為主。下午開始進行遺址探勘。沿著溪旁的小徑上探到一個小型平坦區域,可能是之前的集會場地所在,在此舉行部落的會議與祭祀活動。
再上行經過一段大陡坡後,抵達另一平坦區域。但原來的舊家屋已經在60年代被怪手鏟得乾乾淨淨,因為林務局要種經濟樹種「光臘樹」......

DSCN3031  

往樹林更深處走,有一處石板屋為數較多的區域。看到了呈橫向排列的長型石板,居然是排水溝!!鐘老師說,雨水從屋頂流下後,會進入排水溝,就可以集水貯存,真是個聰明想法!

DSCN3044  
而為了避風,舊家屋的門都是背向東北季風。老人家則會住在靠近門邊的地方,以便於進出。

接著看到一座面積寬廣的舊家屋,遺址以大型石板為主,很可能是頭目的家屋。

DSC_1998

村長和鐘老師兩位排灣勇士站在一起, 就像部落的守護神!

DSC_1992

而且這家屋旁邊還有棵大榕樹造型非常特別。村長說「我岳父結婚時在這裡拍過照片!」所以也幫村長拍了張紀念照

DSCN3070

arrow
arrow

    thoreau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